特黄特色的视频免费观看,真实国产乱拍福利露脸,精品中文字幕在线,精品久久国产免费

秦知道丨機器人9秒寫出漢中寧強地震報道,AI會取代人類嗎?

時間:2018-09-14 16:02:38  來源:西部網-陜西新聞網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開微信,點擊 “ 發現 ” ,使用 “ 掃一掃 ”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

秦知道丨機器人9秒寫出漢中寧強地震報道,AI會取代人類嗎?

9月12日晚,陜西漢中市寧強縣發生5.3級地震,“地震速報”公眾號隨即發布了由機器人用時9秒自動編寫的消息,介紹了速報參數、震中地形、人口熱力、周邊村鎮、歷史地震等大眾普遍關注的內容。


9月12日晚,陜西漢中市寧強縣發生5.3級地震,“地震速報”公眾號隨即發布了由機器人用時9秒自動編寫的消息,介紹了速報參數、震中地形、人口熱力、周邊村鎮、歷史地震等大眾普遍關注的內容。

這意味著什么?記者編輯們可能還沒回過神來,機器人已經把報道工作完成了!眼下,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經開始席卷各行各業,今天是媒體的記者編輯,明天可能就是你。

機器人究竟是如何寫出一篇新聞稿件的?

其實,機器人寫稿已經不是新鮮事,尤其是在地震領域。早在2016年5月四川綿陽地震期間,它就用6秒鐘寫下560字速報,整個過程自動寫作,自動發布,無人介入。而在2017年8月四川九寨溝發生的7.0級地震,最先發布消息的也是中國地震臺網的一個寫稿機器人,報道用時25秒。

陜西漢中市寧強縣發生5.3級地震速報

不過“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”并不是人們想象中有胳膊有腿,跟變形金剛似得的實體“機器人”,而是一套能夠執行命令的系統程序。這套系統平時就運行在互聯網上,當地震發生后,機器人會根據本地數據網絡和接口調用、空間分析等多種技術,自動選取標題、發布圖片、寫地震參數......將這些步驟逐一展開,在最短的時間把速報寫出來。

除了地震速報,“機器人”還能寫什么?

機器人自動寫稿始于2009年,在那一年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季后賽上,一款名為StatsMonkey的人工軟件以超過人類記者的速度,率先完成一篇機器稿件,在街頭巷尾引起爭議。隨后的兩年,國外知名媒體逐漸開始嘗試用機器人寫稿。

例如,美聯社已經在使用的機器人編輯Wordsmith,用其發企業財報,承擔了人力編輯絕大部分工作量;《紐約時報》研發的機器人編輯Blossomblot,每天可以推送300篇文章;《華盛頓郵報》通過使用“Truth Teller”核實新聞的準確性;《洛杉磯時報》的員工設計了智能系統,專注處理地震突發新聞;路透社利用名為Open Calais的智能解決方案幫編輯審稿;《衛報》利用機器人篩選網絡熱文,生成實驗性紙媒產品,每月發行5000份。可以說,國外的寫稿機器人越發獲得業內人士的青睞,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邁入智能化生產階段。

當然,國內的媒體機構等也不甘示弱。在國內,騰訊是最先進行寫稿機器人研究的公司,2015年9月上線并取名為“DreamWriter”。在2016年奧運會期間,DreamWriter產出內容達3600余篇,其中第一塊金牌的新聞就是機器人寫的。2015年11月7日,84歲的新華社迎來新員工“快筆小新”,開啟了國內中央媒體機器人寫作的先河。“快筆小新”供職于新華社體育部、經濟信息部和中國證券報,可以寫體育賽事的中英文稿件和財經信息稿件。

在眾多寫稿機器人中,今日頭條“Xiaomingbot”有著最接地氣的中文名——張小明。俄羅斯世界杯期間,通過對接賽事的數據庫信息,xiaomingbot曾寫過上百余篇賽事報道,累計獲得百余萬用戶閱讀。它撰寫的文章可以涵蓋比賽時間、實時比分、運動員信息等主要新聞要素,可讀性與職業記者相差無幾。

除了上述媒體,像第一財經、百度、南方都市等都有研發寫稿機器人。但是,不像國外的Wordsmith和Blossomblot已經進入了商用階段,國內的大部分媒體研發的寫稿機器人產品還處于自研自用的階段,主要用于自家媒體平臺的內容產出和分發。

“寫稿機器人”真的可以替代記者嗎?

從目前寫稿機器人參與的新聞工作,我們不難發現,機器寫作使用的范圍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,主要集中在體育賽事、新聞財經、地震等突發性事件的消息報道。這幾個領域都有著一定的相同點:一、數據繁多,需要花很多精力對數據進行分析,而處理數據是算法的強項;二、有相對固定的新聞模版,較為程式化,題材重復性高;三、這類文章大多不需要大量采訪。

目前來看,寫稿機器人還不具備真正的人類思維。“他”只能依據既有的數據和事先設定好的程序來執行,不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問題,在報道的深度和廣度上遠遠不及人類記者。另外,正確理解人類語言還要有足夠的背景知識,比如對成語和歇后語的理解。這些都是現階段機器人需要克服的難題。

因此,至少在短時間內,機器人無法取代人類。不過,隨著技術的發展,在以后機器人仍然有可能對人類的記者編輯工作造成更大的沖擊。當然,機器人畢竟是人類創造的,目前來看,它還難以實現獨立的思維和思考能力,未來只要人類記者發揮好自己的優勢,其實并不用擔心被機器人搶了飯碗,反而可以利用機器人來完成更多繁瑣的重復性勞動。

當人工智能開始“碾壓”人類,人們如何保住自己的“飯碗”?

站在今天這個時間點回望,會發現技術更新是歷史的必然,新興職業取代傳統職業也是如此。汽車代替馬車,計算機代替算盤,數控機床代替傳統機床,都給相關從業者帶來深刻影響。

近年來,人工智能威脅論從未消停過,人們也一直在談論,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否會取代人類,在筆者看來,人工智能雖然具備人類不具備的“超人優點”,但目前人工智能理解世界的核心方式依然是“識別”,這與人類理解世界的核心方式:“想象”、“推理”、“創造”、“情感判斷”有著本質的區別。

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沖擊,人類工作者應保持不斷的學習的能力,持續的去提升自己的智能水平和不可替代性,同時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高效來提高工作的效率,以更加富有創造性的方式與流水線競爭,這也能使人類工作者在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時永遠立于不敗之地。

以記者為例,人工智能和人類寫稿并不是沖突的,機器人寫稿反而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,將人類記者從強度大、瑣碎的資料整合工作中解放出來。人類記者只需完善深度挖掘和分析的本領,將大部份精力投入在深度報道、觀點性報道和人物采訪,這樣不但可以產出更多富有深度、高度、高質量的新聞稿件,還能從整體提高記者自身的競爭力。

歸根到底,人工智能目前仍然是一種工具,機器人和人類相互協作,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。我們需明白,機器能代替人,代替的只是那些滿足于現狀、停滯不前的人。(作者李為涵)

編輯:高政超
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開微信,點擊 “ 發現 ” ,使用 “ 掃一掃 ”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
  • 了解陜西大事 關注陜西頭條

網站簡介 網站團隊 本網動態 友情鏈接 版權聲明 我要投稿 工作郵箱 陜西不良信息舉報 新聞宣傳自律管理承諾書

Copyright ?2006-2022 西部網(陜西新聞網) WWW.CNWEST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
本網站法律顧問:陜西洪振律師事務所主任 王洪
陜ICP備0701214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 61120170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:2706142